保险行业利差损风险加剧: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分享海外市场应对策略
imtoken 2025年1月10日 15:09:30 imtoken安卓版下载app 34
在保险界,利差损风险是个不容忽视的隐患,犹如潜藏的定时炸弹。海外发达的保险市场在低利率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,这些宝贵的经验如同待挖掘的宝藏,对国内的保险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海外市场应对经验
海外市场在处理利差损风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策略。比如,日本、美国、德国等国家都经历过低利率时期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,部分美国保险公司主动作出调整。2011年的数据显示,众多公司开始调整资产配置,大量投资于新兴市场债券等非传统资产。此外,降低预定利率并设立动态调整机制也是关键举措。在日本,众多保险公司依据资产负债状况优化了产品配置。
欧洲面临长寿风险加剧,德国的保险公司面临低利率挑战,于是采取措施降低负债久期,减少利差损风险。这些举措并非随意,而是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详尽的数据分析,做出了理性的决策。
调整产品端
保险公司需对产品端进行调整,以应对利差损问题。童伯宁提出,应首先对预定利率进行管控。2019年,我国部分保险公司已开始逐步降低部分产品的预定利率。观察产品类型,风险共担和客户参与度高的产品尤为关键。比如,投连险将部分投资风险转嫁给客户。而分红险在市场波动剧烈时,也能有效平衡收益与风险。
2022年,一份来自保险公司的报告显示,不少分红型保险在市场动荡时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。然而,这类保险对保险公司利润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。同时,它对公司的投资和风险控制能力要求较高,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。
资产负债联动
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。保险公司需根据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及外部环境来做出决策。以某些中型保险公司为例,在2016至2018年市场利率较高时,它们未能充分预见到利率下降的风险,对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过多。到了2019年,这些公司开始调整策略,既重视收益也注重风险,并适当地增加了浮动收益资产的投资。
保险公司需考虑如何根据负债来挑选资产。以长期负债为例,它通常匹配的是能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。以中国人寿2020年公布的信息为例,公司强调了要提升资产负债之间的匹配度。
投资能力提升
保险公司必须增强投资能力。采用杠杆来满足资产久期需求是一种途径。比如,2021年,一家小型保险公司通过合理运用杠杆,投资了部分长期债券。增加非传统资产配置也是其策略之一。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管,近年来持续在研究提高对如基础设施等非传统资产的投资比重。
保险公司需依据自身特点,组建专业的投资队伍,对市场进行细致探究。2022年,业内频繁发布招聘启事,涉及保险投资领域的人才需求。
同方全球人寿的实践
同方全球人寿有一套独特的应对策略。在产品转型上,公司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,着力发展以分红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。这并非盲目跟风,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。根据2022年的数据,这类产品的需求呈现了上升趋势。此外,公司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销售体系,以支撑这一产品线的运营。
同方全球人寿依托荷兰全球人寿的外部股东支持。荷兰全球人寿拥有180年的专业运营历史,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。通过借鉴这一股东的宝贵经验,同方全球人寿得以更好地应对利差损风险,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国内保险公司的展望
国内保险公司需在多个层面应对利差损风险。首先,在产品结构上,需兼顾传统保险产品与创新型产品的开发。以太平人寿为例,其在2023年计划推出融合旅游与健康保障的创新型保险产品。其次,在运营管理层面,需强化成本控制和久期缺口管理。
风险管理需持续优化。以新华保险为例,它在2022年强化了内部风险审核。我国保险公司今后需参考国际经验,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办法。
你觉得国内保险企业能多迅速地将海外经验融入日常运作?若你有独到见解,不妨留言点赞转发。